行业分类
   
上市企业跨行做康复,最容易踩到的三个“坑”
 
上市企业跨行做康复,最容易踩到的三个“坑”
日期:2022-08-01  点击:216
1-1 二维码

       作者: 姚敬

       汶川地震后,综合医院的现代康复医学迎来发展热潮。之后随着多个康复项目陆续纳入医保报销,促使大量社会资本投资建立康复专科医院。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入场康复医院,其中很多跨界而来。像是主业是皮革生意的海宁皮城,主营水产养殖的大湖股份,主业是纺织纤维的澳洋科技,以及家电巨头海尔等等,都陆续拓展康复医疗产业,全力掘金大健康行业。奥克斯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三星电气则在2015年直接更名三星医疗,收购多家医院,布局康复医疗。

111Snap4.jpg
部分上市企业入局康复医院项目
动脉网根据公开资料收集整理

 
       这些上市企业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在于康复是一个门槛较低的医疗领域。据兴业证券研究报告的数据,康复专科医院净利润率仅次于眼科、美容、口腔,达到10.7%。而投入成本,相比综合医院的单床投资额(平均50~100万),康复医院的单床投资额仅为30~50万。
       对于跨界入局者而言,不管是为了其他目的如房企拿项目,还是为了以康复为跳板进入大健康领域,他们的到来一定是看到了康复领域光明的未来。可入局者的发展节奏并不相同,到底一家康复医院的建设有哪些需要避开的坑呢?

       01
      吃不完政策红利,放慢盈亏平衡时间


       如何把政府的各类政策优惠和补贴用尽,从而降低成本,是上市企业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对跨界康复的上市企业来说,不管是把康复医院作为医养配套,还是纯商业运营,都需要在成本控制方面下功夫。这其中包括土地政策、医保政策、工伤定点认定和残联认定,都可以去争取。
       各地区土地政策各有不同,这里暂且不谈。我们从有共性的医保政策谈起。上市企业多以神经康复为代表的重症康复、老年康复和功能康复进行切入,其理由无非是这类业务“含金量”较高。可很多企业忽视了重症康复的商业模型是建立在医保之上的。
       简单来说,医保异地结算机制的运行再配合DRG/DIP支付方式的改革,使得近年来增长迅速的神经外科治疗需求向超级三甲医院聚拢。而三甲医院在疫情之后,经营方针更偏向于做大优势科室,提高毛利,康复业务只能向外溢出。
       这些年,以卒中为代表的脑血管疾病呈现爆发态势。据国家脑血管病大数据平台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的卒中人口标准化患病率由2012年的1.89%升至2019年的2.58%。也就是说,2019年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卒中患病人数超1700万,并且发病1年内的复发率为5.48%。

111Snap17.jpg
2012~2019年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的卒中患病率
数据源自国家脑血管大数据平台

 
       此外,卒中的死亡率也处于较高水平,据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公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有1780万名脑卒中患者,当年新发脑卒中患者达340万名,230万人因脑卒中死亡。2019年的调查显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1年内,病死率为8.64%。
       卒中经过急性期治疗后如不及时进行康复治疗,有30%~35%的患者会往失能失智的方向发展。从医保的角度考虑,如果能在源头解决问题,那么后期的花费就能节约下来。
       也就是说,想要承接这部分溢出的重症康复需求,就必须得是医保定点。因此,对于康复医院来说,进入医保是一件紧急且重要的事情。
       对很多跨界企业来说,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比如上海览海康复医院,从2021年11月正式开业运营后,到2022年5月就已纳入医保。但也有企业如万科旗下的北京光熙康复医院因为各种原因,从开始营业的3年后,才被纳入医保。3年时间,已经足够将医院扭亏为盈了,着实可惜。
       残联定点机构也是一项可以争取的政策。
       以湖北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孤独症定点康复训练机构准入标准为例,除了对康复机构性质、资质,消防、卫生、安全等基础项目的要求外,在功能性上主要是要求有配套的场地如评估室、行为干预室、社交功能室等。
       对于按国家标准建造的康复医院来说,达到准入要求毫无难度。在医院运营之初,业务还不饱和之际,承接这类政府扶持项目,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是个可以考虑的途径。
       工伤康复定点医疗机构同样如此。
       过去,基层康复机构发展落后,造成工伤康复患者无论病情轻重,均向综合医院聚集,三级医疗机构有限的康复资源越来越难以满足工伤康复的需求。
       个人康复观念的转变也让工伤康复需求得以增长。
       之前,用人单位对于工伤事故的处理只停留在医疗费用报销和金额补偿上,伤员本身基于伤残鉴定以及经济补偿的考量,甚至会放弃康复治疗。
       现在,很多伤者逐渐意识到功能的康复,劳动力的恢复从长期来看比企业的经济补偿更为重要。再加上政策上对工伤康复的覆盖,这类需求逐步增多。
       另外,由于三级医疗机构自身的康复资源有限,会将经治疗后有工伤康复需求的患者向有资质的康复机构转诊进行后续服务。康复医院如能藉此和上一级医疗机构达成双向转诊机制,对于后续运营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对于康复医院来说,承接这类业务,也可以将自身闲置的医疗资源充分利用,增加营收。

111Snap15.jpg
部分康复医院承接医保及其他政策状况
数据源于企业官网、中国残联

 
       从梳理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康复医院都已经纳入医保系统,只有2021年5月开业的北京华生康复医院还未接入医保结算。但在工伤定点和残联定点方面,就稍显不够重视。跨界入局较早的天士力和大湖股份成了为数不多将各类政策都接入的康复医院。
       值得一提的是,湘雅博爱自身的经营模型已经跑通,但是在模式复制上,暂时还没有跑通。
       对于康复医院来说,拿到这些政策扶持,仅需3年左右就能盈亏平衡,反之则需要5年以上,差距明显。

       02
      选址位置不佳,加大获客难度


       新建的康复医院,选址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在于离综合医院的距离。
       对于业务以肌骨关节术后康复和慢痛管理为主的康复医院来说,患者群体基本处于病情稳定的阶段,没有太多紧急转诊需求,对于附近是否有综合医院的要求并不高,从综合医院转诊到康复医院的病患因为有专门的对接安排,对于距离也相对不敏感。
       因此,这类康复医院非但对附近是否有综合医院没什么要求,反而要避开在骨科较强的综合医院。
       对于以医保支付患者为主的神经康复业务,选址则必须考虑周围应该有至少一家综合医院,有了他们医疗资源的支持,既能保证患者安全的需要,也能增加病患来源的渠道。如果没有,康复医院则还需要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成本。
       此外,选址还跟医院自身定位相关。走中高端路线以病房收入为主的康复医院需要考虑环境的营造。相对偏僻但成本较低的偏僻地段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如果定位相对基础,营收依赖门诊和周边社区的病源,那么就必须考察选址周围社区的人口状况,比如人口数量和付费意愿、能力等。
       对于一些跨界进入康复领域的企业来说,也有自己的考量。比如房企可能是在新建地产项目中配建的康复医院,也可能是盘活现有闲置房产。对于这类情况,大的选址就无法做出过多调整,只能在配套设计上多下功夫,减少后期营销成本。

111Snap1.jpg
部分康复医院与附近综合医院距离统计
数据源于百度地图

 
       从纯数据的角度看,超过10公里范围的,在统计的21家康复医院中排名靠后。可具体事情还需具体分析。
       尽管湘雅博爱康复医院离湘雅医院的距离在统计中处于较远的水平,但湘雅博爱成立之初就是与中南大学合作共建。不仅是建立了转诊机制,湘雅博爱的整个医疗体系都由湘雅医院全面托管,人员也由湘雅医院负责,并且还能与湘雅医院共享科研教学资源。连职称晋升体系都纳入统一管理。
       在许多康复医院希望与大型综合医院建立转诊机制时,湘雅博爱在成立之初就深度绑定湘雅医院的方式可谓是深谋远虑。
       湘雅博爱的存在,使得竞争对手在本地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如三星医疗旗下的长沙明州康复医院,选择湘雅附二院进行合作。从选址来说,长沙明州距离湘雅附二院太远,还要面临湖南省康复医院、长沙市中医康复医院这些离湘雅附二院更近的本地康复医院的竞争。
       虽然长沙明州选址稍显偏远,但明州系康复医院的整体选址效果还是挺不错的。在和当地大型综合三甲医院建立合作机制的同时,在选址层面都能与合作对象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此外,还能从这个统计中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高能级城市里的大型综合医院,是争夺的重点,比如华山医院的西院区,附近就有5家康复医院,可见超级三甲医院对于重症康复的外溢效应有多高。
       未来,同为国内神经外科代表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可能也会是民营康复医院想要争夺的重要市场。

       03
      片面追求形式高端化


       财大气粗的上市公司跨界办康复医院,并非看上单个康复医院的盈利,而是想要跑通这条路径,进而大规模扩张。因此,对于示范项目,都不遗余力,但有时会显得用力过猛。
       像设备采购方面,康复医院的医疗设备不同于综合医院,可以根据医院自身的经营思路、业务模式以及医技团队的侧重做出弹性选择。
       对于跨界办医的上市公司来说,如果不根据测算做出取舍,用打包方案,最后设备闲置,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延缓了盈亏平衡日期。
       以昂贵的MR和CT设备为例,通常MR检查的患者数为住院患者与门诊患者人数之和的2%左右,CT检查的病人数为住院病人与门诊病人人数之和的5%左右,该如何去配置这类设备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实际测算后决定。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根本原因在于上市企业对于康复医院的定位。
       从稳妥的商业模式来说,依托医保的重症康复是已经被证明过,是可以跑通的路径。但这条路是一条辛苦的路,需要精细化运营来控成本,达到行业的净利润率标准,进而实现盈利。
       一些跨界入局者,喜欢将自身定位于中高端路线,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床位规划、设备购买还是人员规格方面都投入较大。但运营后却又只能依靠医保支付,而医保支付的细水长流模式,使得盈亏平衡时间点向后推延。
       定位中高端路线本身并没有问题,高端的康复服务除了要有豪华病房、进口设备和外聘专家这些常规要素外,还需要适宜的医院规模、服务内容、价格体系、营销方案和服务人员体系。
       从实际情况来说,高端路线并没有支付途径,少量的有自费支付能力的患者并不足以支撑这样的服务体系。因此,对于跨界办康复的上市企业,盲目追求高端路线,从运营角度看并非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此外,在房企跨界做康复的模式下还容易出现康复业务护理化的现象。现阶段,对于大部分房企来说,无论是做养老地产还是将康复医院当作养老床位的医疗配套,以形成所谓的医养康护一体化服务体系,康复医院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可对于如何运用好它,房企们却还没成熟经验。或许是因为老年人付费意愿不高、康复项目定价偏低等多种因素,一些已经开办的康复医院,主要业务却是物理治疗、推拿、运动辅助等简单的护理项目。配备齐全的康复医院被用成了护理院,拉长了盈亏时间不说,也降低了医院自身的品牌价值。

       览海医疗,黯然退场的跨界者

       2022年7月,览海医疗发布关于公司股票终止上市暨摘牌的公告 ,览海医疗成了众多投身康复行业的上市公司中第一个倒下的。
       或许我们可以从它失败的过程中,学到一些教训。
       览海医疗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莫过于在上海浦东、浦西两个地价最贵的奢侈地带设立上海览海门诊部和怡合览海门诊部。从传播的角度看,览海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但从经营的角度看,陆家嘴作为国内租金最高的地方之一,即便医疗定位再高端,也只能是入不敷出。
       营业收入无法匹配投入,重资产模式就注定了失败。
       览海医疗的年报里提到,上市公司的医疗项目建设周期3~5年,由于疫情的影响,预计公司的项目可能还会有延期,并且公司大部分项目都是以自建的方式完成,建成后到实现盈利还需要时间,整个过程对公司的现金流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也就是说,览海本想高举高打,快速做大,但现实是医疗的慢属性注定不能快速变现,最后只能黯然谢幕。

111Snap16.jpg
近几年国内部分康复医院建设项目中标价格
数据源自采招网

 
       从采招网找到的近几年国内康复医院建设的中标数据可以看到,尽管不同地区有建筑成本上的差异,但览海康复医院的单方造价还是远超国内同行的平均造价。高端之路,并不好走。
       从业务模型来说,览海定位为“大专科、小综合”,以神经及骨科康复为特色的重症康复。这没什么问题,但同时又将医疗属性偏弱消费属性偏强的“新康复”如颈肩腰疾病、脊柱疾病、运动损伤等轻康复项目纳入自身业务体系中。
       轻康复是典型的不依赖医保的消费医疗细分领域,而重症康复则是医保的天下。如何在自身服务体系中,平衡轻重两种康复业务,非常考验运营能力。
       览海医疗的失败让人意识到,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作为护城河,仅靠走高端路线,一旦叠加疫情冲击的因素,很容易对企业造成致命伤害。

       写在最后

       康复治疗和普通治疗不太一样,它有慢、常、变的特点。
       慢:康复的过程具有周期长的特点,综合医院的平均住院日在11天,而康复医院的平均住院日接近1个月。有些病患的康复过程甚至长达数月。
       常:康复治疗的过程频率很高,一些项目甚至是每天都需要进行,与普通医院的治疗方式不太一样。
       变:康复治疗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治疗师会根据患者身体状态随时调整训练方案。
       这三个特点意味着对康复医院来说,要想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基于区域医疗规划完成区域医疗调研,明确康复市场规模和需求,从而确定医院的建设规模、专业定位、学科设置、政策红利等内容。同时,还需完善以病种为核心的评定、治疗服务体系。
       对于上市企业来说,有融资渠道只是一个优势,如何把这个优势转化为康复核心竞争力才是康复医院建设的重中之重。对康复行业发展来说,并不希望出现下一个览海医疗,而是希望出现更多稳扎稳打,深耕细作康复行业的上市企业。

信销业务构成图

 
1-2 征稿 600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1/25 10:32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