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四叶草
昨日,云南白药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签订《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全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人工智能药物研发领域,开展交流和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大小分子设计、相关病症、数据库开发等,合作有效期3年。
协议约定,华为应发挥其在ICT产品及解决方案、大数据分析、智慧城市和云计算等方面的优势,为云南白药提供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协助云南白药构造、提升业界领先的信息化能力。云南白药介绍,该协议仅反映双方的合作意向或原则,不涉及具体金额。
有业内人士表示,云南白药和华为两大巨头的联合或可能对国内AI药物研发领域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
AI制药:
至今尚无产品上市
一直以来,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成本高、成功率低是新药研发领域的“三座大山”。
有机构统计,使用AI技术能够缩短40%的药物发现时间,节约50%-60%药物临床试验时间,每年节约数百亿美元的化合物筛选成本和临床实验费用。由此可见,AI技术无疑为新药研发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手段和发展可能。
早几年,国外的制药巨头就已经开始和科技公司合作AI药物研发。2016年,美国强生公司把一些尚处于试验中的小分子化合物转交给一家人工智能企业,希望借助“机器智能”加速新药研发。2017年,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与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合作,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加快开发创新小分子药物。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尚未有一个主要通过AI方法筛选出的药物,获得FDA批准实现上市,但有些AI制药公司通过AI的方法已经获得多个可以做临床实验的PDC的化合物,或者是接近到临床实验的阶段。
赛迪顾问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有超过40款AI参与的研发管线进入临床。其中,有8家国外企业、2家中国企业的管线进入临床一期,但由于AI制药技术难度较高,至今没有任何AI预测结构的药物上市。截至2022年4月底,中国AI制药企业数量超过60家,也尚未有公司上市和盈利。
该报告预计,到2023-2025年,将会有一批AI预测的药物进入素有“死亡之谷”之称的临床二期,到2026-2027年才会出现首个上市的AI制药产品。
科技巨头:
纷纷布局AI制药领域
作为国内人工智能技术的头部玩家,华为在AI辅助药物研发业务上早已有布局。去年9月,华为云发布了“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属于“盘古家族”新成员,是专门面向药物研发领域推出的预训练大模型,旨在帮助医药公司开启AI辅助药物研发的新模式。
除了AI制药领域外,华为还布局了医疗器械领域,去年8月以终端公司的名义,拿到了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不仅仅华为,近年来腾讯、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在布局互联网医疗之后,也开始将目光瞄准AI新药研发领域。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发起创立了百图生科;阿里云与正大天晴、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等合作;腾讯发布AI驱动的药物研发平台“云深智药”;字节跳动成立了专门负责大健康业务的极光部门,并在国内外招募AI-drug团队……
互联网数据资讯网(BCC)数据显示,AI在医疗健康产业所有应用场景中,新药发现的市场规模与增长速度均占据第一位,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1.1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40.7%。
根据大观研究(Grand View Research)的最新报告,到2027年,全球AI+药物发现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5亿美元,CAGR为28.8%。
云南白药:
曾两度引入华为高管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白药除了本次与华为的牵手外,去年以来,公司还聘请了两位华为中国区前高管在公司任职。
去年3月,云南白药聘任董明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董明在华为有超过20年的工作经验,历任华为技术工程师、华为东欧地区部固网产品行销部长、华为中国区副总裁等职务。今年6月,董明还提名原华为中国区CFO马加担任云南白药首席财务官。
云南白药连续引入两位华为高管,如今又与华为展开深入合作,背后原因或许与近年来业绩承压有关,同时也为公司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
2021年报显示,云南白药归母净利润28.04亿元,同比下降49.17%,这是云南白药近20年来归母净利润首次下滑。2022年第一季度,云南白药的营收也呈现负增长,营收94.3亿元,同比减少8.7%。
2021年3月28日,云南白药曾在投资者调研会议上表示,将会围绕着“1+4+1”战略来做发展和转型。第一个“1”,是指深耕在中医药领域的发展;“4”是指口腔领域、皮肤领域、骨伤领域以及女性关怀领域;最后一个“1”则是指数字化技术,云南白药将会把包括以人工智能为主的新技术引入到研发经营的各个环节,使发展有更高的起点。
另外,云南白药还在公告中表示,2022年是公司面向数字化转型以及中长期战略实施的关键年份,其将会对口腔业务、皮肤管理、医美业务等板块进行投入,为公司第二发展曲线创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