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制剂工艺研究和工艺验证
 
制剂工艺研究和工艺验证
日期:{substr($editdate,0,10}  点击:351
       一、工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直以来,在药品注册和审评中,无论是研发还是监管,对药品质量标准的评价较为关注。在技术审评报告中,对质量标准的评价也是审评的重要部分,申报单位也充分认识到质量研究的重要性。此外,相关质量研究指导原则的建立和不断推行,也使研发者把质量研究作为药品申请注册最重要的部分详加研究。现在,我们对药品质量是生产出来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这一观点有了清晰的认识,生产过程的全面控制以及关键工艺参数直接影响着药品的质量。基于这种认识,在药学的技术评价中,需要将处方筛选、制备工艺研究和验证的评价作为重要评价内容体现在审评报告中。
       制备工艺研究就是对工艺参数的研究和优化,确定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艺参数,通过确定工艺的耐用性研究,建立生产工艺操作范围,进而确定质量标准控制项目,并最终通过工艺的验证体现不同批次产品质量的重现性。工艺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在产品的制备条件和参数的控制下,得到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所以制备工艺研究对产品的质量关系重大。
       本文就生产工艺研究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梳理,通过参考美国FDA对仿制药制备工艺的技术资料的具体要求,探讨工艺中可能的影响因素,初步探索工艺研究和验证的基本内涵。此认识仅为个人观点,其内容是否全面,观点是否正确,仍需要与中心同仁共同探讨。

       二、工艺研究的基本思路
       工艺研究通过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确定达到产品质量要求的生产参数范围。也就是说,在参数范围内的生产,产品的质量的均一性和重现性一般能得到较好的保证,这为生产工艺的实施(操作)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同时在产品的注册申报资料中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参数也能进行充分的验证。其研究可分为两阶段实施。首先在样品的小试阶段,通过对工艺参数的评价,对处方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确定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参数。其次通过中试样品或生产样品的生产,确定工艺的耐用性,为生产工艺建立操作范围,并通过过程控制得到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在建立以上研究参数后,最后对工艺进行验证。
       1、小试规模样品的工艺研究和优化
       小试规模样品的工艺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确认最佳处方组成;对关键参数的评价以及关键工艺参数的确认。
       确认最佳处方的组成
       在处方筛选和优化过程中,通过药物与辅料相容性的研究以及处方的优化,基本得到有试验数据支持的处方组成。但由于在处方筛选中使用的设备以及条件不一定适合生产,所以这种处方组成是否能在制备过程中制得符合要求的样品,需要在小试生产中得到确认。例如,在小试样品的生产中,如果颗粒的流动性存在问题,导致在灌装胶囊或压片时样品的片重或含量均匀性存在不足,则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和设备,可以通过添加润滑剂或助流剂,改善颗粒的流动性等,对处方进行调整,进而确定最佳的处方组成。
       工艺参数的评价
       一般情况,对于口服固体制剂的生产,一般包括物料的粉碎、物料的混合、湿颗粒的制备、湿颗粒的干燥、整粒、颗粒与润滑剂/助流剂的混合、压片、包衣,最后是包装。如果将每一步骤作为生产单元,则应该对每一生产单元的参数进行评价,以保证下一道工序质量。例如,对于小剂量规格的药品,其粉碎工艺、粉碎粒度以及与辅料的混合工艺对于产品的含量均匀性影响较大,所以在此阶段的工艺评价中,需要对原料药和辅料粉碎方法、粉碎时间以及主辅料的粉碎粒度、混合时间等进行研究,重点考察混合的均匀性。又如,在片剂包衣工艺中,片芯的预热温度、预热时间,泵的型号,喷枪数量,喷枪的分布,喷射速度,喷枪孔径,喷枪与包衣锅的角度,喷枪与片芯的距离等均影响片剂的包衣,在此阶段需要对这些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和评价。
       关键参数的确定
       通过对每一步骤生产单元工艺参数的研究和确认,选择和确定对产品质量影响最大的一些参数作为制备过程中必须监控的参数,即得到所谓的关键工艺参数。也就是说,通过关键工艺参数的控制,在规范的生产流程中,产品的质量可以得到保证。如对于胶囊剂的生产,若采用高速制粒后灌装,则主辅料的粉碎时间、混合时间、粘合剂加入方式、粘合剂加入量、制粒温度等均可视为工艺的关键参数。
       通过小试样品工艺研究、优化以及工艺参数的评估,确定生产规模的处方组成,并为生产规模产品的制备提供相关工艺参数范围。

       2、中试规模以及生产规模工艺的确认和工艺验证
       在完成小试样品工艺优化后,通过中试放大或生产规模的工艺,主要对工艺参数建立操作范围、确定工艺的耐用性以及确定足够的过程控制点等,为产品的生产奠定基础。
       众所周知,对某一关键参数的控制不是控制该参数固定不变的数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对这一关键工艺参数的控制,例如,对压片力的控制在3-5kg范围之间,均能有效保证片剂在规定的时间崩解或溶出。中试规模样品的工艺研究的重点之一就是在GMP 车间内,对生产设备以及制备工艺的关键参数进行确定,结合小试样品工艺研究数据,通过放大的设备对生产工艺进行重现性试验,确定工艺参数范围,为生产规模样品的生产提供试验数据,并通过此研究,确定生产工艺的基本流程。
       工艺耐用性,就是在关键参数控制范围内,均能较好重新生产,有效保证批间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工艺的耐用性研究又进一步验证工艺的可行性。
       过程控制点一般包含关键工艺参数、制剂中间体的质量控制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控制。工艺参数可以保证产品在此工艺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工艺重现性,而制剂中间体的质量控制就是在工艺参数控制的条件下,对制剂中间体的质量进行定量的控制,以此保证终产品的质量。例如,在遇水分不稳定药物的片剂或胶囊剂生产过程中,在原辅料的粉碎设备、粉碎时间以及混合设备、混合时间等关键工艺参数确定后,原辅料的混合均匀性以及混合后中间体的水分控制也是作为过程控制点需要对每批样品进行定量检查的。制备过程中的环境控制参数主要是片剂生产中的环境温度、湿度、洁净度的要求,注射剂生产过程中洁净度、无菌环境、温度等控制。保证片剂/胶囊或注射剂微生物限度或无菌保障水平符合要求。环境控制参数有时对于制剂的生产非常重要。
       通过中试或生产规模的工艺研究,确定关键参数范围、工艺的耐用性以及规定过程控制点后,通过样品的生产检验以及对上述参数的数据评估,最终确定生产工艺。

       三、工艺验证
       确定生产工艺后,需要对确定后的工艺进行工艺验证。工艺验证是在符合GMP车间内,按照中试规模或生产规模,对工艺的关键参数、工艺的耐用性以及过程控制点全面地检验,通过样品生产的过程控制和样品的质量检验,全面评价工艺是否具有较好的重现性以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1、工艺验证的规模和批次
       工艺验证的规模应该是中试以上或生产规模,按照既往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品种的技术资料,中试规模一般是生产规模的1/3-1/5,例如,对于处在II期临床研究的样品,临床研究样品的生产规模在50-70万片时,其中试规模样品量一般在20万片左右。但对于我国具体国情,这种要求可能难以达到。
       工艺验证的批次一般要求按照工艺研究的研究结果至少连续生产三批符合质量要求的样品。
       2、工艺验证中的过程控制和关键工艺参数的确认
       经过工艺验证和数据的积累,确定生产过程关键控制参数以及过程控制点,并建立生产过程的SOP,至此制备工艺研究以及工艺的验证基本完成。

       四、小结
       工艺研究和工艺验证是药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同样也是药学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工艺及其验证的评价,改变了以往药学审评中“重质量评价,而轻工艺”的病诟,将药学评价重点“前置”。将工艺评价和质量评价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过程控制的思路。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1/23 01:44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