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室总体要求:无菌室空气净化级别为10万级,整体布局应合理,使用操作 方便,各功能间分区明确,能够满足实验室认证认可的要求。
无菌室设计和建筑的特殊要求
1.1、缓冲间内的设施布置要求:
缓冲间包括一级缓冲和二级缓冲,一级缓冲挂衣装置能满足将普通工作服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挂放的要求,一个更鞋柜。二级缓冲内应设一洗手池(建议600*450㎜,配备自动感应水龙头),下方不带柜体,做到不留死角,以便于清洗。
1.2其他部分建筑要求:
为了保证无菌室的四周维护、吊顶和地面等平整、防滑、无缝隙、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对建筑的其他部分提出一些特殊要求:
1.2.1四周围护结构:
围护结构的外围墙体应有适应的抗震和防火能力。隔断墙采用厚度50㎜的夹芯彩钢板,两侧为0.476㎜厚灰白色阻燃型聚苯乙烯彩钢板。中间泡沫容重为16㎏/m3,单面15g覆膜。框架柱应采用彩钢板装饰。彩钢板阴阳角应采用铝合金型材装饰,其中铝合金圆弧及底板的规格为R=45,非彩钢板墙面采用乳胶漆:天花板、地板、墙面的交角均为圆弧形且可靠密封。
1.2.2吊顶:
采用总厚度50㎜的夹芯彩钢板,两侧为0.476㎜厚来白色阻燃型聚苯乙烯彩钢板,中间夹芯层泡沫的容重为16㎏/m3,单面15g覆膜。高度统一为2.4±0.2m
1.2.3地面:
铺设3㎜厚的环氧自流坪地面(绿色)。所有地面不应留地漏,所有出入口处应采用防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入的设计。
1.2.4门及窗户:
内走廊处一级缓冲、一级缓冲与二级缓冲之间的门采用铝合金推拉门,二级缓冲与无菌区之间的门均为彩钢板密闭单开门。无菌区与中央台之间的彩钢隔墙上应分别设一扇铝合金密闭可视窗(1300*1100㎜)、一个或两个全不锈钢连锁传递窗(600*600*600㎜),传递窗双门不能同时处于开启状态,传递窗内应设紫外消毒装置。
2.1、净化空调及通风要求
2.1总体要求:
2.1.1应安装独立的送排风系统以控制无菌室气流方向和压力梯度。应确保在无菌室时气流经操作区流向排风口。
2.1.2送风口和排风口的布置应该是对面分布,上送下排,应使无菌室内的气流死角和涡流降至最小程度。
2.1.3送排风系统可以采用回风系统。
2.1.4无菌室的送风应经初、中、高三级过滤。
2.1.5无菌室的外部排风口应远离送风口并设置在主导风的下风向,应有防雨、防鼠、防虫设计,但不影响气体直接向上空排放。
2.1.6高效空气过滤器应安装在送风管道的末端。
2.1.7通风系统、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安装应牢固,符合气密性要求。高效过滤器在更换前应消毒,或采用可在气密带袋中进行更换的过滤器,更换后应立即进行消毒或焚烧。每台高效过滤器安装、更换、维护后都应该进行无菌室空气检测以确保其性能。
2.1.8在送风和排风总管处应安装气密型密闭阀,必要时可完全关闭以进行室内化学熏蒸消毒。
2.1.9在无菌室及缓冲间内不应另外安装分体空调、暖气和电风扇等。
2.2具体要求:
应保证整体通风换气次数不少于每小时6次。净化及通风系统包括空调机组、风机组(包括送风机组和排风机组),机房置于地面。其中送风机组又包括:新风口、新回风混合段、送风段、均流段(编修段)、中效段、出风段和消声段。
空调要有足够功率使室内温度常年保持在20-24℃,温度保持在﹤60%.超净台洁净度应达到100级。
3.1、电气及照明要求:
3.1.1总体要求:
3.1.1.1走廊内分别设置动力配电箱及照明箱,电器元件应采用进口产品,配电箱生产企业应具有3C认证资质。
3.1.1.2 照明箱及动力配电箱的电源均来自本建筑物的主配电箱。
3.1.1.3所有电缆及导线均穿钢管沿吊顶内及沿墙暗敷。
3.1.1.4照明开关、插座均应暗装,应根据实验室的要求合理布置单相及三相插座。
3.1.1.5应同时考虑空调通风系统动力用电。
3.2、具体要求:
无菌核心区及缓冲间内应保证工作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一、二级缓冲和核心区上方应分别配备一盏普通照明日光灯,其中核心区灯的开关控制安置在核心区门旁,一、二级缓冲的开关放置在靠近一级缓冲门的内走廊处。
4.1消毒设备:
4.1.1核心区吊顶:
核心区吊顶下方应安装紫外灯杀菌,可采用悬吊式紫外线灯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安装的数量一般为平均1.5W/m3(照射强度为≥70MW/㎝2)。开关控制应高在一级缓冲外.
无菌室设计和建筑的特殊要求
1.1、缓冲间内的设施布置要求:
缓冲间包括一级缓冲和二级缓冲,一级缓冲挂衣装置能满足将普通工作服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挂放的要求,一个更鞋柜。二级缓冲内应设一洗手池(建议600*450㎜,配备自动感应水龙头),下方不带柜体,做到不留死角,以便于清洗。
1.2其他部分建筑要求:
为了保证无菌室的四周维护、吊顶和地面等平整、防滑、无缝隙、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对建筑的其他部分提出一些特殊要求:
1.2.1四周围护结构:
围护结构的外围墙体应有适应的抗震和防火能力。隔断墙采用厚度50㎜的夹芯彩钢板,两侧为0.476㎜厚灰白色阻燃型聚苯乙烯彩钢板。中间泡沫容重为16㎏/m3,单面15g覆膜。框架柱应采用彩钢板装饰。彩钢板阴阳角应采用铝合金型材装饰,其中铝合金圆弧及底板的规格为R=45,非彩钢板墙面采用乳胶漆:天花板、地板、墙面的交角均为圆弧形且可靠密封。
1.2.2吊顶:
采用总厚度50㎜的夹芯彩钢板,两侧为0.476㎜厚来白色阻燃型聚苯乙烯彩钢板,中间夹芯层泡沫的容重为16㎏/m3,单面15g覆膜。高度统一为2.4±0.2m
1.2.3地面:
铺设3㎜厚的环氧自流坪地面(绿色)。所有地面不应留地漏,所有出入口处应采用防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入的设计。
1.2.4门及窗户:
内走廊处一级缓冲、一级缓冲与二级缓冲之间的门采用铝合金推拉门,二级缓冲与无菌区之间的门均为彩钢板密闭单开门。无菌区与中央台之间的彩钢隔墙上应分别设一扇铝合金密闭可视窗(1300*1100㎜)、一个或两个全不锈钢连锁传递窗(600*600*600㎜),传递窗双门不能同时处于开启状态,传递窗内应设紫外消毒装置。
2.1、净化空调及通风要求
2.1总体要求:
2.1.1应安装独立的送排风系统以控制无菌室气流方向和压力梯度。应确保在无菌室时气流经操作区流向排风口。
2.1.2送风口和排风口的布置应该是对面分布,上送下排,应使无菌室内的气流死角和涡流降至最小程度。
2.1.3送排风系统可以采用回风系统。
2.1.4无菌室的送风应经初、中、高三级过滤。
2.1.5无菌室的外部排风口应远离送风口并设置在主导风的下风向,应有防雨、防鼠、防虫设计,但不影响气体直接向上空排放。
2.1.6高效空气过滤器应安装在送风管道的末端。
2.1.7通风系统、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安装应牢固,符合气密性要求。高效过滤器在更换前应消毒,或采用可在气密带袋中进行更换的过滤器,更换后应立即进行消毒或焚烧。每台高效过滤器安装、更换、维护后都应该进行无菌室空气检测以确保其性能。
2.1.8在送风和排风总管处应安装气密型密闭阀,必要时可完全关闭以进行室内化学熏蒸消毒。
2.1.9在无菌室及缓冲间内不应另外安装分体空调、暖气和电风扇等。
2.2具体要求:
应保证整体通风换气次数不少于每小时6次。净化及通风系统包括空调机组、风机组(包括送风机组和排风机组),机房置于地面。其中送风机组又包括:新风口、新回风混合段、送风段、均流段(编修段)、中效段、出风段和消声段。
空调要有足够功率使室内温度常年保持在20-24℃,温度保持在﹤60%.超净台洁净度应达到100级。
3.1、电气及照明要求:
3.1.1总体要求:
3.1.1.1走廊内分别设置动力配电箱及照明箱,电器元件应采用进口产品,配电箱生产企业应具有3C认证资质。
3.1.1.2 照明箱及动力配电箱的电源均来自本建筑物的主配电箱。
3.1.1.3所有电缆及导线均穿钢管沿吊顶内及沿墙暗敷。
3.1.1.4照明开关、插座均应暗装,应根据实验室的要求合理布置单相及三相插座。
3.1.1.5应同时考虑空调通风系统动力用电。
3.2、具体要求:
无菌核心区及缓冲间内应保证工作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一、二级缓冲和核心区上方应分别配备一盏普通照明日光灯,其中核心区灯的开关控制安置在核心区门旁,一、二级缓冲的开关放置在靠近一级缓冲门的内走廊处。
4.1消毒设备:
4.1.1核心区吊顶:
核心区吊顶下方应安装紫外灯杀菌,可采用悬吊式紫外线灯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安装的数量一般为平均1.5W/m3(照射强度为≥70MW/㎝2)。开关控制应高在一级缓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