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介绍
|离心机
|制药技术
|验证

当前的位置:>技术>制药技术 > 正文

中药对照制剂研制的技术要求与指导原则

  • 时间:2017-09-14
分享到:

核心提示:中药标准物质是中药材(含饮片)、提取物、中成药检测中使用的实物对照,用于确定中药的真伪、评价其质量优劣,在控制药品生产,提

      中药标准物质是中药材(含饮片)、提取物、中成药检测中使用的实物对照,用于确定中药的真伪、评价其质量优劣,在控制药品生产,提高和保证药品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中药化学对照品、对照药材和对照提取物。

中药化学对照品是从中药材、动植物原料或天然产物中提取、制备,并经标定的单一成分或混合组分,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对照药材我国首创和特色的标准物质形式,系基原明确、药用部位准确的原生药材粉末,主要用于薄层鉴别。对照提取物为中药或天然产物经特定提取工艺制备的含有多种主要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混合物,主要用于薄层或其他色谱鉴别。《中国药典》自 1985年版起开始使用中药化学对照品和对照药材,2005 年版首次收载了对照提取物。

按照《药品管理法》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承担着国家药品标准物质标定和管理的职责。经过三十余年的努力,目前已建立中药化学对照品630 余种、对照药材 740 余种、对照提取物 40 余种,为国家药品标准的顺利实施和中药的规范化生产提供了有效的物质保证。然而,随着药物分析学科的发展,现有的中药标准物质已不能完全满足中药研究、新药开发等诸多方面的需求。尤其中药复方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多成分的特性决定了单一或几个指标性成分难以反映中药所体现的整体疗效,使得有效控制其质量,尤其是评价其优劣存在很大困难。在这种形势下,中药对照制剂作为中药标准物质的新形式应运而生,在中药质量评价和控制方面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提出中药对照制剂的定义,就其研制指导原则和技术要求做出介绍,并对其应用进行展望,以期为药品质量监管、检验及研发提供有益参考。

1中药对照制剂的定义

中药对照制剂系指采用道地、优质、规范加工的原料药材(饮片)和辅料,严格按照制法,并遵循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制备的实物对照,主要用于中成药的质量控制,评价产品投料的真实性(是否投正确的原料)和投料量的可靠性(是否按处方量投料)。根据用途可以将中药对照制剂分为定性对照制剂和定量对照制剂:定性对照制剂主要用于中成药的TLC鉴别、LC鉴别、GC鉴别、指纹/特征图谱或含量测定时色谱峰定位;定量对照制剂标示多成分含量,通过量值传递直接对中成药进行定量。

由于中成药成方历史悠久,部分品种的原研厂家难以界定,另一方面,原研厂家生产的药品质量未必最佳,故中药对照制剂的研制不宜照搬与化学药品一致性评价选用原研药品为对照制剂的作法。近两年,研究学者已经开始将目光投向中药对照制剂。孙国祥教授团队采用内标定量指纹/特征图谱法,在购买的样品中优选出标准制剂,用于冠心苏合丸的质量控制。并进一步提出,保证中药化学物质一致性(等位)和疗效稳定一致性(等价)的基础方法是建立中药标准制剂控制法。中药标准制剂也称中药本底制剂,是在中药研制和创新过程中经过药效学和毒理学试验证明为最佳中药组方和具有恒定化学成分含量和分布比例的规范制剂,能直接用于控制和检验中药和植物药工业化产品质量。在中药实际生产过程中,制药厂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条件采用不同方法选取标准制剂,如根据药典处方自制严格的标准制剂,选取知名厂家产的优等产品作为标准制剂,根据药效学研究选出标准制剂等。耿婷等筛选多批经法定标准检验合格的样品,每10批混为1批制成自身对照制剂,随行生成指纹图谱,用于桂枝茯苓胶囊的企业内控。

2中药对照制剂的研制指导原则

中药对照制剂的品种根据国家药品标准制定及修订的需要确定。候选样品应满足适用性、代表性及可获得性的原则,其性质应符合使用要求,均匀性、稳定性及相应特性量值范围应适合其具体用途。选择合理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防止特性量值发生变化并避免污染。候选中药对照制剂在发放前要进行标定,以确证其原料真实可靠,外源性杂质可控,组分分布均匀。为保证中药对照制剂的代表性,在进行首批研制时,需制备三批以上的候选样品进行以上所有项目的研究。对于含量测定用对照制剂,符合上述要求后,还需进行定值。此外,中药对照制剂应在规定的贮藏或使用条件下,定期进行稳定性考察。

3中药对照制剂的研制技术要求

3.1原辅料的优选

原、辅料的选择是对照制剂研制的基础,研究表明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问题是影响中成药质量的关键因素,原料存在的有害残留污染、掺伪造假、化工染料染色等质量风险可能向制剂转移。按照对照制剂相应品种的执行标准,确定原料药材(饮片),查阅其收载标准,确定其法定基源和采收加工方法。考证调研,掌握原植物/动物/矿物的道地产区、药用资源和质量现状。购买基源正确、规范种植/养殖、加工的道地药材(饮片),尽量选择按GAP 规范种植的药材和 GMP 厂家生产的饮片。了解辅料的基本情况和其潜在的质量风险,从信誉度高的大企业购买优质辅料。按照各自的法定标准(包括补充检验方法),对购买的原料药材(饮片)和辅料进行检验,要求所有项目均符合规定。并根据调研结果开展其他检验,进一步排除重金属、农药残留、真菌毒素、二氧化硫超标及掺杂掺假、染色等风险。

由于中药对照制剂未来可能会更多地应用于中成药质量标准的前瞻性研究工作,可以提供包括化学成分(群)从原料到制剂的转移率等关键信息,故原料药材(饮片)应留样妥善保存,其检验和研究结果应建立档案。

3.2中药对照制剂的制备

与其他中药标准物质不同,中药对照制剂一般应在 GMP 车间以至少中试的规模制备,这是由于实验室操作与大规模生产在浸膏得率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前者难以体现制剂的真实状况。制备时使用的饮片规格,应符合相应中成药品种实际工艺的要求,投料量系指中成药品种标准正文【制法】项规定的,切碎、破碎或粉碎后的药量。中药对照制剂的研制单位可委托信誉良好、工艺规范、实力雄厚、自身要求严格的企业,严格按照 GMP 规定进行生产。存在不同规格的制剂,在初期可以只制备市场主流规格的对照制剂,在评价其他规格样品质量时折算称样量。对照制剂的内、外包装材料应与相应品种市场流通产品基本一致,分装规格可按需要自行调整。标签及说明书应标明标准物质编号、批号、名称、制备日期、用途、使用方法、制备单位、量值、贮存条件、装量、使用中注意事项等。

关于灭菌步骤,选择上应采用各品种批准工艺中的灭菌方法,但对于处方中含热敏性、挥发性成分,且为原粉入药的制剂,所含热敏感的活性成分(如挥发油类、黄酮苷类等)在湿热杀菌工艺下损失较大,因而目前很多中药厂普遍采用60 Co-γ 辐射杀菌。对于卫药发第[1997]号通知规定的允许辐照的品种以外的品种,辐照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尚不明确,在制备对照制剂时既不能盲目采用辐照灭菌,又不能罔顾现实情况延用传统灭菌工艺(市场流通的药品普遍采用辐照灭菌,热敏性成分保留更多),建议暂不灭菌,样品包装后冷冻保存。

3.3中药对照制剂的标定

中药对照制剂的标定应在分装成最终产品之后进行,首先应满足相应品种国家药品标准的要求(未灭菌的品种卫生学不作要求),均匀性、稳定性以及特性量值范围应适合该标准物质的具体用途。可以结合相应品种的执行标准,再引入指纹/特征图谱技术进行标定,以保证中药对照制剂质量稳定、可追溯。标定项目主要包括:(1)性状。观察候选对照制剂的颜色、形态等特征,描述其性状。(2)鉴别。一般采用色谱方法进行鉴别,首选 TLC 鉴别。对于 TLC 分离效果差的品种,可考虑采用 HPLC 或 GC 鉴别。(3)检查。水分、重量差异、装量差异等应符合相应品种执行标准的规定。必要时可开展其它检查项。(4)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一般采用 HPLC 或 GC 方法建立指纹图谱,并对结构明确的主要色谱峰进行指认和归属。在换批制备时,候选对照提取物指纹图谱与标准图谱或前一批次对照提取物指纹图谱比较,其相似度应大于 0.90。(5)含量测定。采用色谱方法测定主要成分的含量,应不低于相应品种标准各论的规定。

均匀性评估的目的是判定单元间的变动性在统计学上是否显著。在抽样时应充分考虑中药对照制剂制备方法的潜在缺点,采用适宜的抽样方式,或从待定特性量值可能出现差异的部位抽取样品。原则上应在分装过程匀速逐步抽取,照时间顺序编号、标记并记录。抽样数一般不少于 10 个最小包装单元。每个抽取单元应独立取样重复测试至少 2 次。可以选择相应品种执行标准中含量测定项规定的方法和指标(如有多个指标,选用含量最高的指标)进行均匀性检验。如标准未规定含量测定项,研制单位需开发相应含量测定方法,并且以最不容易混匀的原料的含量测定为优先(如原粉制剂中的贵细药、矿物药、质地偏轻或偏重的药材)。均匀性的评估一般采用方差分析法,若样品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则表明样品是均匀的。

稳定性评估可为标准物质的生产、包装、贮藏、运输条件和质量监测时间间隔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稳定性分为长期稳定性和短期稳定性。长期稳定性是指在规定贮藏条件下,定期开展的稳定性考察,主要通过国家药品标准物质质量监测完成(见 3.4)。短期稳定性是指在运输条件下标准物质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在发放首批对照品时需要考察,主要目的为确定运输条件,保证标准物质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显著变化。在运输中出现的温度下,选取 3-5 个时间点(如0、5、10 天),每个时间点考察 1-3 个最小包装单元。可以选择相应品种执行标准中含量测定项规定的方法和指标(如有多个指标,选用含量最高的指标)进行稳定性检验。如标准未规定含量测定项,研制单位需开发相应含量测定方法,并且以最不稳定的成分的含量测定为优先(如挥发性、热敏性成分)。稳定性的评估一般可采用 t 检验法、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

中药对照制剂一般供鉴别或指纹/特征图谱用,如制备供含量测定用对照制剂,则需标示多个待测成分含量。为保证药品标准物质特性值的准确性,应开展多个实验室协作标定。

3.4中药对照制剂的质量监测

根据国际药品标准物质管理的惯例,目前国家药品标准物质不设“有效期”,由中检院对药品标准物质进行监测。中药对照制剂质量监测的时间间隔可以按先密后疏的原则安排,选择易变的和有代表性的成分进行监测,并考察标准物质在贮藏过程中指纹/特征图谱的变化。在中药对照制剂发放期间不断积累稳定性数据,以延长使用期限。当对照制剂发生明显改变损害了标准物质的一致性,应立即公示并停止使用该批对照制剂,并立即开展换批研制。

4中药对照制剂的应用

中药对照制剂是标准物质,不是药品,不作临床使用,也不能用于释放度、药理、药动、毒理研究用。如果超出规定的用途,使用者应对标准物质的适用性负责。

中药对照制剂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制药技术及国际标准化规范相结合的产物,将其应用于中药质量评价和控制具有如下意义:

(1)相对于化学对照品,中药对照制剂易制备、价格低、稳定性好、化学信息丰富,作为标准物质使用可以大大减少单体对照品的使用,从而节约中药稀有资源,降低检验成本。

(2)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复杂,中药对照制剂可以同时对多个组分进行控制,为建立更加全面、完善的质量评价模式提供参照,体现了中药整体质量控制的思想。

(3)中成药一般为复方,处方药味在制剂过程中化学成分可能会相互影响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对照药材或对照提取物无法重现的。中药对照制剂按照和中成药品种相同的处方、制法研制,其色谱行为与实际样品更加一致,当其用于鉴别时,可有效弥补对照药材或对照提取物与药品斑点/色谱峰以及背景差异较大的问题,能够有效避免误判,提高方法的准确性和专属性。

(4)以中药对照制剂作为标准物质随行生成指纹/特征图谱辅助或代替对照指纹/特征图谱对中药复方制剂进行质量评价,可消除因仪器和色谱柱等实验条件不同引入的误差,同时解决无对照指纹/特征图谱不能拟合的问题,提高方法的重现性。

(5)中药对照制剂可以在含量测定中作为随行对照,在不同色谱柱、不同仪器及不同实验室条件下比替代对照法具有更好的适用性,保证了色谱峰指认的准确性。

(6)标示多个待测成分含量的中药对照制剂可供含量测定用,对于减少化学对照品的使用,提高检验效率,降低检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7)国家药品标准仅仅是中成药需要满足的最低标准,部分标准存质量控制项目缺失,使不法企业有机可乘,偷工减料;即使是对所有药味均设定了检验项目,可以依据其判断“真伪”,但往往难以衡量产品“优劣”。如果不及时发展以质量与安全为核心的药品标准,“合格的劣药”甚至“合格的假药”还将长期混迹于流通市场,威胁患者健康。以道地优质原料投料,严格按制法和 GMP 规范生产,并经准确标定的中药对照制剂,可为研究中成药质量评价创新模式,提出中药优质认证标准或等级标准提供实物参照,对于规范市场秩序,打击行业潜规则,引导中医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预防药品监管系统性风险,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和迫切的现实意义。

5小结

中药对照制剂作为药品标准物质的新形式,具有化学信息丰富、价格低廉、稳定性好、具备指纹/特征图谱特性等优点,可作为其他标准物质的有益补充,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值得广泛推行、大力发展。目前其研制和应用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中药材原料质量的变化也给其研制尤其是换批研制带来了挑战,需要不断完善、发展制备和标定技术,确保其可准确地表征与传递相应中成药品种的质量特征。随着我国中药产业的不断扩大,质控标准的不断完善,相信中药对照制剂将在促进中药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1、本文转载自网络媒体,只为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如本文涉及版权,内容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
  时间进行相应处理!



我要点评

推荐图文
中药对照制剂研制的技术要求与指导原则_制药技术_技术_信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