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即抗体偶联药物,指的是由抗体、毒素和连接子组成的创新药物,可以精准将毒素递送至肿瘤细胞,从而发挥杀伤作用。近年来,ADC药物在抗肿瘤领域已经成为一大热门的研究方向,众多国内外药企都在竞速研发。
不久前结束的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上,多款ADC重磅产品临床新数据、新研究结果的公布,使得ADC再次成为业内的焦点。
其中,吉利德公布的Trodelvy实验数据显示,Trodelvy可以将HR+/HER2乳腺癌患者的疾病进展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过在“延长患者的无恶化生存期”这一关键指标上,在接受Trodelvy治疗的患者中,肿瘤无进展的时间中位数为5.5个月,仅比化疗组中位数的4个月改善了1.5个月。 目前,Trodelvy已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超过 35个国家/地区获批。吉利德年报显示,2021年,Trodelvy销售额为3.8亿美元,2022Q1销售额1.46亿美元。
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的Enhertu实验数据显示,在557名HER2低水平、不可切除和/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Enhertu将癌症进展风险减少49%,无进展生存期从对照组的5.4个月提高到了治疗组的10.1个月,总生存期从对照组的17.5个月提高到了23.9个月。 目前,该药在国内已经提交了上市申请,并被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CDE)拟纳入优先审评。
除了跨国药企的产品以外,国内企业包括荣昌生物、乐普生物、科伦药业等也展示了各自旗下ADC产品的新研究结果。其中,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商品名:爱地希)是国内头个通过自主研发获批上市的ADC新药。
据业内统计,加上近日获批的云顶新耀的戈沙妥珠单抗(Trop2 ADC),目前国内已有5款ADC获批上市,靶点包括CD30、HER2、CD22、Trop-2。另根据西南证券的研报,国内共有170余个ADC在研,其中进入临床阶段的近60个。不难看出,整个ADC药物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部分靶点已经非常“拥挤”,比如HER2,包括东曜药业、恒瑞医药、科伦药业、石药集团、乐普生物都有在积极布局。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6月,国内企业累计申报64款ADC新药临床试验,目前在研项目多集中在HER2、Trop-2等靶点上。但已经达到末期临床阶段的国内自主研发的HER2 ADC、Trop-2 ADC项目并不多。
此外,靶点HER2在研项目也曾出现失败的案例。比如今年上半年,百奥泰相继宣布终止BAT8001与BAT8003两款ADC项目的研发。公告显示,其自主研发的BAT8001在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Ⅲ期临床研究未达到预设的优效目标,从而难以在与众多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另考虑到Trop-2 ADC领域的市场格局变化,以及BAT8003与BAT8001某些技术特征类似,存在较高的临床开发与市场风险,因此终止BAT8003的研发。
而除了研发竞争以外,国内ADC商业化竞争也日趋激烈。Nature预测,国内ADC市场在2024年和2030年,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74亿元和292亿元,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5.8%。在业内看来,ADC药物大战已经一触即发,随着竞争渐成红海,如何分羹将考验布局药企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