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潇潇
自2021年以来,FDA官网发布各类药品召回事件达106起(数据统计截止至2022年5月23日),其中部分原因是检出可见异物。
FDA于2021年12月16日发布了《注射剂产品中可见异物的检查》指南草案,帮助制药企业建立检查检测计划,确保注射剂不含可见异物。但是从现实来看,还是有不少企业面临可见异物的风险管控困难。
FDA频繁发布召回信息,检出可见异物是药品召回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1年1月1日-2022年5月23日, FDA发布各类因素发生药品召回事件共计106起,分析召回原因:未经过申报因素召回的事件占比达18.87%,微生物污染因素占比达14.15%,其次是可见异物(颗粒)和苯含量问题召回因素占比同为9.43%,缺少无菌保障和标签相关的因素占比同为6.6%,杂质因素占比达5.66%,其他因素占比达29.26%。由此可见,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控制异物因素是提升药品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图1:2021年-2022年5月23日,FDA 发布药品召开事件原因分析
数据来源:FDA官网
信销传媒整理
表1:FDA发布因可见异物因素发生药品召回的药企资讯合集(2021-2022.5.23)
资料来源:FDA官网
信销传媒整理
信销传媒整理
可见异物,已让我国药企累计罚款超千万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12月以来,多达15家药品生产企业被通报注射剂产品中被检测出可见异物。2021年12月21日,海南省药监局就海南通用康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劣药注射用奥扎格雷钠(可见异物检出)没收违法所得236642.3元、罚款4334678.6元的处罚,总计达4571320.9元。
数据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各省药监局通报
信销传媒整理
信销传媒整理
可见异物的危害及来源分析
制药企业必须对药品有严格的质量保障措施,就可见异物而言,我们首先需要分析其来源,然后对症下药。全盘做好保障,方能保护患者的用药安全。
《注射剂产品中可见异物的检查》指南草案中,可见异物的来源主要分为以下三类:固有颗粒、内部颗粒异物和外部颗粒异物。
固有颗粒来源与特定产品或药品的配方相关,如蛋白质颗粒、脂质体或附聚物等,被视为药品固有属性的一部分,在标准范围内是可以被接受的。
内部颗粒异物来源可能与制药生产过程相关。颗粒可能来自包装材料(例如:玻璃瓶、橡胶塞),或者是与产品接触的制药设备(例如:管道、过滤器、搅拌密封圈等),还可能来自使用的原辅料、注射用水等。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曾因注射用水中检测出可见异物而被通报药品质量不合规。
外来颗粒异物是指来自与产品接触以外的来源。这些颗粒来自不与注射产品直接接触的材料,比如说由于环境控制不到位、人员干预引起的颗粒。
全方面考虑,方可达成对可见异物的防控
对于内源与外来可见异物的防控,制药企业应在实际生产工艺之前对原辅料、包装材料和制药设备进行谨慎的采购,同时要完善质量检测和供应商质量审计。根据王丽立在《小容量注射剂风险控制和优化改进》的研究结果表明,包装材料中,安瓿西林瓶装的注射剂,在经过洗烘灌封等一系列工序后,低硼硅的药瓶在受热内应力影响后,析出不溶性颗粒可见异物的概率、炸瓶的概率都会比中硼硅材质包装的药瓶高。另外,如果采购药瓶的清洁度不同,极有可能出现清洁效果不一致的情况,也就容易发生可见异物检出的风险。
除此以外,还可以从人工、环境等相关因素方面进行可见异物的防控。
做好药品可见异物的风险控制,是确保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一个防微杜渐的系统工程,需要从药品的全生命周期的质量风险管理出发,随着药物警戒体系的建立,期待各企业施行对异物风险管控更好的行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