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智慧药房将在全国遍地开花。人们购买药品,甚至可以不出小区,直接通过楼下智能售药机解决。
国家多部委发文,大力推进智慧药房
1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近期促进消费工作的通知》表示,在精准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抓住春节、元宵节等传统佳节消费旺季契机,挖掘消费热点和增长点。
文件强调,要进一步激发智慧零售新活力,鼓励办公楼宇、住宅小区、社区商圈等加快布局配套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书店、智慧药房等新业态服务。
2021年10月,商务部公布《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药品流通企业与电子商务平台融合发展,发展智慧供应链、智慧物流、智慧药房等新形态。
除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国家药监局、医保局对智慧药房也给予支持态度。
这一点,也从地方部门“动作”得到了印证。
多地积极推动,与3个原因有关
2021年11月,陕西药监局发文称,要支持药品流通新业态发展,并在全省开展智能售药机试点。按照计划,智能售药机试点一年后,省药监局将研究出台全省智能售药机相关管理规定,再向全省全面推开。
2021年12月,湖北印发《湖北省社会药房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指出,具备“网上药店”资格的药品零售企业,可以设置24小时远程药柜,为群众提供售药服务(包含部分处方药销售)。
各地为何要积极推动“智慧药房”发展?可能与3个原因有关:
1、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许多生活行业催生出“无接触服务”新趋势,以减少人员相互感染几率,无人药店、自动售药机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有业内人士表示,“无接触服务”在疫情期间可以保障居民生活,长期也能推动行业变革。
2、智慧药房通过互联网技术等手段,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为药品降价提供了操作空间。
3、智能售药机为代表的智慧药房占地面积小,覆盖场景多,并且24小时营业,群众购药更加方便。
多家知名药店,探索布局
值得关注的是,在上述文件发布之前,国内不少药店早已针对“智慧药房”展开探索。
2016年5月,叮当智慧药房正式揭牌。据了解,叮当智慧药房目前已在全国14个城市开设了302家门店,并以社区为中心,给用户提供 24 小时送药、慢病管理、智能健康等服务。
2018年7月,大参林与微信支付共同设立智慧药店,推出了在线问诊,电子处方等服务,顾客在店内既能买药,也能进行简单诊疗。
2018年8月,九州通与平安好医生合作,通过整合平安好医生AI智能药柜和九州通旗下好药师连锁药房,建立了“好药师智慧药房样板店”,涉及智能问诊、电子处方、自动售药、医保电子支付等内容。
同月,上海华氏大药房推出上海首家人工智能智慧药店,该药店集成了先进的人脸识别、机器学习等AI技术,为顾客提供智能化服务。
在智慧药房领域,除了药店企业,也不乏跨界“玩家”。2020年8月,江苏省南京邮政分公司与当地连锁共同打造的智慧药房正式开业。据悉,该智慧药房装配了一只全自动发药机械臂,可亲自为顾客配药、发药,机械臂通过激光精准定位,配药最快完成时间仅需15秒。
以健康为本,禁止AI问诊
梳理发现,一些药店开展“智慧药房”业务时,会将AI技术运用到“线上问诊”方面,用机器人开方,以此来提高平台接诊效率。
AI问诊,虽然效率提高了,但安全性很难确定。目前来看,AI问诊服务缺乏统一的应用标准和有效的监管,智慧药房如果只是追求“智能”,而忽略了患者健康风险,其实是舍本逐末。
2021年10月,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发布《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强调,医师接诊前需进行实名认证,确保由本人接诊。其他人员、人工智能软件等不得冒用、替代医师本人接诊。这意味着,药店未来实施“线上问诊”服务,或禁止使用AI软件。
如果智慧药店禁止了AI问诊,虽然降低了平台经营效率,但站在长远角度考虑,整个行业发展无疑更加健康、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