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百奥泰
|礼来
|带量采购
|第五批国采

当前的位置:>资讯>行业新闻 > 正文

分析3年上市企业的数据指标 总结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5大特征

  •   来源:火石创造
  • 时间:2021-10-19
分享到:

核心提示:作者:孙翔宇上市公司是企业群体里的优秀代表,是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上市企业的数据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行业发展状况。根据火石

      作者:孙翔宇

      上市公司是企业群体里的优秀代表,是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上市企业的数据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行业发展状况。
      根据火石创造数据库,截至2021年8月,我国医药健康领域A股上市企业390家(不包含新三板企业)。医药健康上市企业可分为化药企业、中药企业、生物制品企业、医疗器械企业、医疗服务企业和医药商业企业。通过对医药健康上市企业近三年(2018-2020年)的数据指标的分析,笔者总结了我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5大特征。

      01 三十年催生“五波上市热潮”,科创板扎堆“专精特新”
      我国医药健康企业上市的历程发端于1991年。30年间,企业上市出现五波“热潮”,企业年度上市数量整体呈现大幅上升趋势。
资讯10-1
图1:医药健康企业上市年度分布
来源:火石创造数据库


      第一波企业上市热潮在1993-1997年间,年度上市企业峰值达到17家,国有医药企业大规模上市,企业综合实力较强。上海医药、国药一致、中国医药等大型医药商业企业在此期间上市。此外,云南白药、华润双鹤、东阿阿胶、同仁堂、人福医药、辅仁药业等一批化学药、中药龙头企业在此期间上市。
      第二波企业上市热潮在1999-2004年间,上市企业数量低于第一波,年度上市企业峰值仅达到13家,企业注重特色原料药、创新中药的研发,一批企业日后成长为行业龙头。比如,医药商业领域的国药控股、重药控股等;化学创新药领域的恒瑞医药、华润三九等;化学原料药领域的海正药业、新和成等;中药创新药领域的天士力、白云山、片仔癀和康恩贝等。
      第三波企业上市热潮在2009-2012年间,年度上市企业峰值达到30家,民营医药健康企业强势崛起,医疗器械和中药创新企业开始崭露头角。比如,医药商业领域的九州通、嘉事堂等;医疗器械领域的爱尔眼科、迪安诊断、乐普医疗等;化学原料药领域的海正药业、新和成等;中药领域的以岭药业、红日药业、贵州百灵和香雪制药等。
      第四波企业上市热潮在2014-2017年间,年度上市企业峰值高达42家,连锁零售药企批量上市,体外诊断企业表现活跃,服务外包企业渐成规模。比如,连锁医药零售领域的大参林、老百姓、益丰药房等;体外诊断试剂盒开发与诊断服务领域的华大基因、金域医学、安图生物、基蛋生物等;医药研发与生产服务外包领域的博腾股份、昭衍新药、凯莱英等。
      第五波企业上市热潮从2019年持续至今。科创板的设立为企业上市提供便利,截至2021年8月,科创板上市医药健康企业达到67家。企业普遍规模不大,聚焦“硬核”技术,围绕化学新药研发、生物药研发、医药研发服务和医疗器械细分赛道等领域,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比如,生物药研发领域的君实生物、三生国健、康希诺等企业;化学新药开发领域的泽璟制药、前沿生物、微芯生物等;医药研发服务领域的成都先导、美迪西和康龙化成等;医疗器械细分赛道企业众多,典型的包括开发骨科植入材料的企业威高骨科,开发手术机器人的企业天智航,开发体外诊断试剂盒的企业热景生物,开发心脑血管支架的企业赛诺医疗等。

表1: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医药健康企业
资讯10-2
来源:火石创造数据库
(数据截至2021年8月)

     
02 上市企业总营收迫近2万亿元,利润率和研发投入强度稳步提高
      我国医药健康领域上市企业整体发展向好。
      企业营收规模稳步扩大。2020年上市企业总营收达到1.94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8%。按照此趋势,2021年总营收将突破2万亿元大关。
      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2020年上市企业总利润接近1500亿元,较2019年增长33.5%。2020年企业利润率较2019年提升1.4个百分点,达到7.7%,为近三年新高。
      企业研发投入大幅提升。2020年上市企业总研发投入达到620亿元,较2019年增长22.2%。2020年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较2019年提升0.4个百分点,为近三年新高。
资讯10-3
图2:医药健康企业上市年度分布
来源:火石创造数据库
注: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费用/企业总营收×100%


      03 产业结构呈现“8332111”的格局,医疗器械强势崛起
      我国医药健康领域上市企业可分为医药健康工业和产业服务2大板块。医药健康工业板块包括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中药、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5大门类;产业服务板块包括医药商业(流通服务等)和产业服务(研发外包、医学检测服务等)2大门类。
      截至2021年8月,390家A股上市企业中,医疗器械企业94家,化学制剂企业86家,中药企业70家,生物制品企业49家,化学原料药企业35家,医药商业企业29家,医疗服务企业27家。
      在上市企业近2万亿元的营收构成中,呈现出“8332111”的格局。在营收规模上,医药商业8千亿元,化学制剂和中药均为3千亿元,医疗器械2千亿元,生物制品、化学原料药和医疗服务均在1千亿元。从营收规模增长态势来看,医药商业和医疗器械领域增长最为迅猛,生物制品、化学原料药和医疗服务稳步增长,化学制剂和中药则出现一定程度下降。
资讯10-4
图3:2018-2020年各产业领域营收规模统计
来源:火石创造数据库

      医疗器械领域营收增长短期靠疫情拉动,长期靠“国产化替代”。受疫情防控物资(检测试剂盒、呼吸机、口罩等)需求激增的拉动,2020年医疗器械领域上市企业总营收突破2000亿元关口,较2019年增长62%。随着全球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未来,医疗器械企业总营收很难保持如此高的增长率;但随着我国医疗器械产品技术水平以及质量的提高,“国产化替代”的范围逐步扩大,医疗器械行业仍将保持不错的增长态势,预计可以维持2000亿元的营收规模。
      生物制品、医疗服务潜力巨大,将和医疗器械一道成为我国医药健康产业增长的“三驾马车”。2020年生物制品领域上市企业总营收规模在1300亿左右,增速为7.8%。说实话,这个增长不够亮眼,尤其是考虑到近几年生物制品行业巨大的投入。但是,生物制品行业多是前沿技术领域,抗体药物刚刚迈入产业化早期阶段,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技术尚不成熟,短期难以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未来,随着更多抗体药物、细胞治疗、新型疫苗等产品的上市,生物制品领域将迎来迸发期,预估营收规模在未来5年内突破2000亿元大关。2020年医疗服务(研发外包、医学检测服务等)领域上市企业总营收接近800亿元,增速为15%,增长势头强劲。随着我国从仿制药大国向创新药强国转变,研发外包服务需求激增;我国健康理念正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进行转变,健康管理愈发受到大家的关注,医学检测行业的市场仍有很大增长潜力。各种利好预期的叠加下,医疗服务领域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预估营收规模在未来5年内突破2000亿元大关。
      化学制剂和中药领域处于“转型阵痛期”,正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创新来夯实我国医药健康产业的“基本盘”。2020年化学制剂领域、中药领域上市企业总营收均在3000亿元规模,受疫情、政策等一系列因素影响,这两个领域营收规模均出现一定程度下滑,增速分别是-5.3%、-4.3%。化学药和中药在我国医药工业中一直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二者占比近80%。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对这两个领域产生较大的影响,比如“限抗令”“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药注射剂限用”“辅助用药目录”“药品集中采购”等。旧有的粗放仿制化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很多企业开始向高端剂型、首仿药、儿童用药、罕见病用药、创新药等高附加值领域布局。中药产业的发展也迎来新的契机,国务院出台专项政策支持中药“守正创新”,通过挖掘经典名方、开展真实世界研究、借助大数据技术等手段,开发现代化中药是当下企业发展的普遍共识。随着逐渐渡过“转型阵痛期”,这两个领域的营收将保持缓慢增长的状态,预估营收规模在未来5年内稳定在3500亿元大关。

      04 不同领域企业平均营收规模层级明显、盈利能力持续分化、研发投入快速增长
      不同领域企业平均营收体量分层明显。根据2020年医药健康上市企业(不计入医药商业企业)营收数据,中药、化学制剂领域企业平均营收规模在40亿元层级;化学原料药、医疗服务和生物制品领域企业平均营收在30亿元层级;医疗器械领域企业平均营收在20亿元层级。

资讯10-5
图4:2018-2020年各领域平均营收变化
来源:火石创造数据库

      不同领域企业平均营收增长趋势出现较大分化。根据近三年数据,中药、化学制剂、化学原料药领域企业平均营收规模在回调;而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医疗器械领域企业平均营收规模在增长,尤其是医疗器械领域,短短一年时间,企业平均营收规模从15亿元层级跃升至20亿元层级。
 
资讯10-6
图5:2018-2020年各领域平均净利润变化
来源:火石创造数据库

      不同领域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分化。从近三年不同领域企业(不计入医药商业企业)平均净利润来看,企业平均净利润整体保持增长态势。2018年各领域企业平均净利润较为接近,大部分在2亿-3亿元之间;2019年开始分化,2020年分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从近三年不同领域企业平均净利润来看,化学制剂缓慢下跌,中药大幅下跌,生物制品和化学原料药稳步增长,医疗器械大幅增长。
      我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正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和产品创新转变。各领域企业普遍向研发创新转型,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除化学原料药领域外,2020年各领域企业(不计入医药商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均较2018年增长50%以上。

资讯10-7
图6:2018-2020年各领域平均研发投入变化
来源:火石创造数据库

      05 上市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区域产业发展“三种模式”并存
      通过对中国大陆各省(市)医药健康上市企业(不含医药商业企业)2020年营收、净利润和研发投入的总量进行分析,上市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山东等地,除北京外均为沿海省(市)。上述6个地区上市企业数量占总数量的57%。其中,广东省上市企业数量达到49家,位居榜首;浙江省、江苏省分列二三位,上市企业数量分别为44家、36家。上述6个地区上市企业总营收占总体的61%。其中,广东省营收超过2100亿元,位居首位;浙江省、江苏省分列二三位,上市企业总营收分别为1600亿元、1000亿元左右。
      根据各省(市)上市企业营收、利润和研发投入指标的离散程度,可将区域产业发展归纳为“三种模式”。
      浙江、江苏、北京、上海、山东、湖南等省(市),营收、利润和研发投入均处于榜单前列,各指标均衡分布、互相促进,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称为“正循环模式”;
      四川、海南、陕西、贵州等省份,上市企业营收和利润排名较为靠后,但研发投入排名相对靠前,企业通过加大研发的方式来激发产业发展的潜力,称为“研发突破模式”;
      云南、辽宁、河北等医药产业传统大省,上市企业营收和利润排名较为靠前,但研发投入排名相对靠后,与地区产业发展不相匹配,称为“研发短缺模式”。
      长远来看,“研发短缺模式”因为后续发展动力缺失,高营收、高盈利难以为继。“研发突破模式”从研发这一产业核心要素出发,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将成为广大欠发达地区医药健康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优选路径之一;但这一模式需要付出较长的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极为考验领导者的忍耐力。“正循环模式”是理想的产业发展节奏,区域产业处于腾飞的前夜,但这一模式并非永远高枕无忧,黑天鹅事件往往会打乱区域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比如,营收和研发投入位居榜首的广东省,因为“康美药业”事件,导致上市企业总利润排名滑落到第19。

资讯10-8
图7:中国大陆各省(区、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排名
来源:火石创造数据库

      06 结语
      透过对上市医药健康企业的分析,我们可以看清当下我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总体趋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研发创新成为共识,企业发展不断分化,区域格局持续调整。
      在产业大变革、大突破的时代,我们用数据廓清产业变迁的轨迹,用数据记录产业发展的脉搏。

免责声明:


1、本文转载自网络媒体,只为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如本文涉及版权,内容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
  时间进行相应处理!


我要点评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分析3年上市企业的数据指标 总结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5大特征_行业新闻_资讯_信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