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加之国家政策的扶持,沉寂已久的互联网医疗公司们站上浪潮之巅,资本也分外垂青。
据统计,2020年,包括丁香园、春雨医生、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微医、微脉、1药网、叮当快药等互联网医疗企业,整体融资额超过400亿。
而到了2020年12月,京东健康(06618.HK)成功赴港上市,上市后连续暴涨,不到一个月,市值翻了2倍多,突破6000亿港元,这一市值,直接比肩A股医药龙头。
京东健康的火爆行情带涨整个版块。
2021年2月,被称为港股“互联网医疗三巨头”的另外两巨头——阿里健康(00241.HK)和平安好医生(01833.HK)股价也在一路看涨之下,创出历史新高。
而还未上市的微医、零氪科技、叮当快药等互联网医疗平台也在今年先后传出,正在摩拳擦掌,准备跑入资本市场。
一时之间,在这样高光的景象下,许多投资者满怀信心又充满憧憬:互联网医疗这一“黄金”赛道,离百花齐放、出现万亿巨头还有多远?
没想到答案好像是:越来越远。
截至2021年9月17日,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三巨头距离股价最高点平均跌幅已超60%,而第N次启动上市计划的微医还迟迟没有跑入资本市场,零氪科技更是在赴美上市前夕紧急喊停,叮当快药上市行动未见进展,医联甚至还在今年6月联系新浪医药直接否认盛传的“IPO计划”。
短短几个月,互联网医疗怎么了?
1、三巨头暴跌原因
结合诸多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三巨头大涨转折至暴跌,原因主要在以下结果方面。
1、业绩杀
众所周知,医药行业是一个烧钱的行业,互联都网医疗也不例外。
目前我国整个互联网医疗企业整体都还处于“跑马圈地”、“烧钱研发”的阶段,而已上市的三巨头中,目前只有阿里健康上个财年实现盈利,其余都还处于亏损状态。
而唯一盈利的阿里健康2021财年的财报也不够漂亮。
此前,阿里健康发布2021财年年报(截至2021年3月31日),2021财年收入155亿元,较市场预期低7%,毛利率23.3%与去年持平;全年净利润3.4亿元,较市场预期低24%;经调整后净利润6.3亿元,低于市场预期13%。
财报发布后,阿里健康股价连跌三天,跌幅超10%,而瑞信、浦银国际等多家券商相继下调了阿里健康的评级与目标价。
同期,京东健康2020年总收入为193.8亿元,同比增长78.8%,超越阿里健康,成为龙头。但京东健康年度亏损却高达172亿元。
“持续无法让公司业绩扭亏为盈”也是平安好医生的困境,2015年至2019年,平安好医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分别为-3.24亿元、-7.58亿元、-10.01亿元、-9.11亿元和-7.34亿元,2020财年平安好医生仍然巨亏9.49亿。
2、逻辑杀
在财报背后,三巨头的盈利逻辑也受到争议。
▪ 阿里健康2021财年显示医药电商业务收入占比总营收97.8%,服务及其他业务收入占比仅为2.2%;
▪ 京东健康2020年医药电商业务收入占比达到86.5%;
▪ 平安好医生健康商城业务占比也达到54.1%。
可以看到,“网上卖药”仍然是这三个互联网巨头的主要业务模式。但事实上以阿里健康为例,早前阿里健康公布的主营五大业务板块有:医药电商平台业务、医药自营业务、消费医疗业务、追溯业务及其他创新业务。如果只能靠“医药电商“单腿走路,阿里健康等互联网医疗平台投资逻辑自然会发生变化。
3、网售处方药等政策影响
新冠疫情后,政策对于互联网医疗有了更多明确的支持态度,用户认可度也迅速提高,给互联网医疗带来一波发展良机。
其中,2021年4月,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21〕10号,其中17条措施明确:在确保电子处方来源真实可靠的前提下,允许网络销售除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以外的处方药。
然而随着网售处方药的放开,也出现了一些“秒开处方泛滥、审核形同虚设”行业乱象。
对此,2021年8月20日,人民时评刊文称,在互联网上严守处方药到患者的“最后一公里”,确保用药安全。受此影响,互联网医疗板块遭重挫。截至当日收盘,平安好医生跌14.39%,创上市以来最大跌幅,而京东健康、阿里健康也分别下跌了14.37%和13.30%。
在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自然也遭到一波估值杀。
2、微医、零氪、叮当快药等上市一直进行时
就在已上市的港股互联网医疗三巨头狂涨又狂跌的起落下,微医、零氪、叮当快药等排队上市进展似乎也不太明朗。
(一)微医:多次上市,一拖再拖。
“微医上市”都快成为“互联网医疗企业”里“狼来了”一样的新闻。
作为“中国互联网医疗领先者”,早在2018年5月份完成5亿美元Pre-IPO融资时,微医就宣布计划将旗下微医疗、微医药、微医保三块HMO相关业务作为整体赴港上市。
2020年1月初,微医举牌A股上市公司易联众,并增持成为第二大股东,被市场解读为想通过借壳方式登录资本市场,但是此后微医没有继续操作。
2020年3月,微医再传赴港IPO,后也不了了之。
最新消息是——2021年4月,微医向港交所正式递交了上市申请,目前结果还没出来。
微医起步于2010年成立的挂号网,是最早一批互联网医疗企业,有过许多创举与成绩。
早在2015年,微医就创建了国内第一家互联网医院,即乌镇互联网医院,开创了在线诊疗、处方流转、医保在线支付等互联网医疗的先河。
值得关注的是微医和目前上市的三家互联网医疗企业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健康并称“四大天王”,但微医却走了一条与其他三家截然不同的路线。
阿里健康、京东健康靠卖药和健康产品为主,平安健康也有卖药和医疗服务,但微医的收入主要通过健康服务、微医移动医疗平台等,为患者提供分诊导诊、预约挂号、医疗支付服务、健康维护等医疗和服务。
此外,持续亏损、盈利难题依然未解决仍然是微医最大的痛点之一。
招股书显示,在过去的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三个财政年度,微医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55亿、5.06亿和 18.32亿元人民币,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 -40.52亿、-19.37亿和 -19.14亿元人民币。
有分析称尽管微医有其先发优势,营收增长较快,但销售及营销开支等较大,如果盈利难题依然未解决,如今IPO将会越来越难俘获投资者的青睐,特别是相比有大平台给予流量支撑及技术支持的同行,微医的先发优势正在被消耗,未来无论是业务开拓及盈利都面临更大的挑战。
(二)零氪科技: 美股上市前夕,紧急喊停
2021年6月15日,零氪科技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招股书,拟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2020年 7 月 1 日,零氪科技突然更新了招股书,招股书显示在不考虑超额配售的情况下,零氪科技本次赴美上市募资或将超 2 亿美元,而此前的招股书显示,零氪科技准备筹资约 5 亿美元,募资“缩水”了一半。
紧接着,2021年7月9日,就在上市前夕,零氪科技再次踩下“急刹车”,紧急暂停IPO。后续一直未披露相关原因及相关进程。
尽管未公布原因,但业内有声音称,零氪科技紧急暂停上市,或与网信办和有关部门修订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有关,该办法提出: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资料显示,零氪科技是一家主打医疗大数据的医疗科技公司,主要有三大业务,包括自主研发的AI数据治理系统(LinkData)、数据驱动的精准生命科学解决方案(LinkSolutions)以及数字化重疾患者健康管理平台(LinkCare)。根据其招股书,目前零氪科技有超过250万人的900万次纵向医疗记录。
不过,虽然定义为科技公司,但是根据招股书显示,零氪科技绝大部分收入来自药品和保健品的销售:2019年和2020年,零氪科技药品和保健品销售收入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75.0%和85.5%,2020年和2021年第一季度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87.0%和80.2%。
也就是说,零氪科技目前仍以“卖药”业务为生。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其研发投入从2019年到2020年,由1.807亿元人民币降低至8690万元人民币。
作为科技公司,靠卖药为主,并且大幅缩减研发开支,零氪科技一直被质疑能否戴稳“医疗大数据”公司头衔。
此外,零氪科技也一直在亏损,招股书披露其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一季度净亏损分别为4.34亿元、4.89亿元和1.38亿元。
最新消息,零氪科技传出正在寻求非公开集资2亿至3亿美元(约15.6亿至23.4亿港元),同时考虑在香港挂牌。
或许,零氪科技对标的不是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三大互联网巨头,而是被称为“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第一股”的医渡科技。
2021年1月,医渡科技赴港上市,开盘暴涨121.5%,上市当天总市值超500亿港元,不过目前医渡科技股价已距离开盘最高点跌落一半。
(三)叮当快药 单挑巨头,盈利困境
2021年6月8日,叮当快药宣布获得新一轮融资,规模达2.2亿美元,由TPG亚洲基金(TPG Capital Asia)领投,旨在加快实施叮当快药‘医+检+药+险’的健康到家战略。此前,叮当快药已从软银中国资本、招银国际资本、中金智德、国药中金、泰康人寿、龙门投资、海尔医疗等知名投资机构获得累计融资超22亿元人民币。
2021年6月22日,叮当快药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开启IPO之路,中金与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叮当快药是老牌OTC药企仁和药业董事长杨文龙二次创业的医药电商企业,2014年,仁和药业投入500万元天使轮投资创办叮当快药,以O2O送药业务起家。
2015年-2016年间,快方送药、药给力、药快好等一批O2O送药平台快速涌现,又很快陨落。叮当快药是在资本的加持下,成为少数存活下来的胜者,然而残酷的是,如今其面对的格局是与互联网、连锁零售药店、医药流通企业等各类巨头分食。
除了竞争压力,叮当快药也饱受盈利之困。
2018年、2019年、2020年叮当快药分别亏损1.03亿元、2.74亿元、9.2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亏损7.67亿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为3297万元。三年多累计亏损额高达20.64亿元。
在巨头环伺下,叮当快药如何杀出重围?而未来融资上市后,还能烧几年钱?新浪医药将持续关注。
值得讨论的是,“爱烧钱”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一定要上市吗?这个问题似乎答案不一。
除以上三家正在排队的互联网领先平台以外,被盛传有上市计划的医联2021年6月对新浪医药表示没有进行IPO,而好大夫在线CEO王航则多次公开表示没有上市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