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提升儿科医疗服务价格
儿科医师人才短缺与待遇低的探讨声音,一直颇受业界关注。
近日,国家医保局公布了《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909号建议的答复》,对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儿童医院院长周崇臣提出的关于后疫情时代进一步提升儿科医疗服务价格的建议进行了答复。
医保局表示,目前不少地方针对儿科诊疗服务价格政策均已制定了相应的落实措施。一是以诊疗类和手术类项目为重点,在上调成人收费标准的基础上,对儿科、儿童专科医院提供的同等项目按统一幅度加收,各地加收幅度10%-30%,涉及北京、辽宁、四川等半数以上省份。
二是采取成人项目收费标准基础上,对儿科的床位、诊疗和手术等类别项目制定更高的收费标准,各地调增幅度10%-60%。涉及浙江、江苏等20多个省份。
下一步,医保局将“结合医疗服务特性加强分类管理,对于技术难度高、操作难度大的复杂项目,尊重医院和医生的专业性意见建议,体现技术劳务价值。支持儿科等重点学科建设,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支持。”
此外,医保局也表示,公立医院儿科医生紧缺,学科建设薄弱是一个系统性问题,价格杠杆可以发挥一定作用,同时也需要通过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切实提升岗位吸引力和职业认同度,留住人才,提升服务。
儿科医生太难了!专家呼吁重视
公开资料显示,周崇臣是河南省儿童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普外科主任医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据了解,在今年的两会上,周崇臣曾表示,在《2020年中国医院薪酬调研报告》中,儿科薪酬排名靠后,科室间同职称的薪酬水平差异达20%~45%。现行的儿科医疗服务价格,难以从技术难度、操作复杂程度、工作强度上充分体现儿科医务人员劳务价值。
“儿科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和所获得的报酬是不匹配的。”湖南省医院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原湖南省儿童医院副院长李爱勤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儿童医疗服务和成人不同,问诊、检查、治疗各种操作难度都很大。
医疗圈曾流传着一句调侃:“金眼科,银外科,马马虎虎妇产科,千万别干小儿科。”近年来,儿科医生的执业困境一直广受行业关注。
此前,著名呼吸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透露,儿科医生近些年的流失率达到11%,不满35岁的儿科医生流失率达到14%。“儿科医生是最突出的,因为儿科医生开药少、处方少……待遇都很成问题。”
收入低、执业环境差,儿科医生的缺口也非常大,据《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我国现阶段儿科医生数量的缺口达到20万。
以广东省为例,有数据显示,广东省儿科医师数量占全省医师总数不足5%,却承载了占全省近20%人口的儿童的诊疗任务。而在东北某边境地区,6万人口的边境县城只有2名儿科医生。
不仅招不来人,还遭遇留不住人的困境。山东历下区人民医院一位儿科主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自他12年前在该院儿科从医至2017年,12年间儿科只成功留下了一位年轻医生。
而近两年受疫情影响,不少基层医院门诊量、住院量大幅下降,由于业务量下降,绩效减少,基层儿科医生更面临遇到的收入压力。2020年,安徽省宿松县人民医院儿科10名医护人员,因绩效考核过低,以科室名义联名打报告,要求集体转岗事件。
加快薪酬制度改革刻不容缓
“提升儿科医生待遇已经呼吁了几十年,然而目前若想体现儿科医生技术价值,改善儿科医生待遇,单纯靠简单提升服务价格难以根治,最重要的是需要医院管理层从实际上落实儿科医生薪酬待遇。”北京京都儿童医院业务院长孙绪丁向《看医界》表示。
孙绪丁曾在公立医院担任多年儿科医生,在他看来,不同的省市及不同医疗机构的儿科服务价格差异较大,儿科医生服务价格应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
一方面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正在加速改革,另一方面,民营儿科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也正在倒逼公立医院提高儿科医生待遇。
孙绪丁表示,随着民营医疗的日益规范发展,尤其是在薪酬方面对医疗人才有极大吸引力,未来也会有更多的儿科医生走向市场。
据《看医界》获悉,在广州、深圳等地,近几年,有不少三甲医院的儿科医生走向市场,有的加入私立医疗机构,有的合伙开儿科诊所。
广州日报曾报道,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的21名儿科医生,4名被民营医院高薪挖走。其中,主治医生跳槽收入可增长数倍,月薪三万。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民营医院提供的市场化待遇,将倒逼一些公立医院改善医生的待遇,特别是一些弱势科室,如果待遇不能够改善,这些科室的医生批量流失或将成为大概率事件。